项目名称:北邵小黑麦田项目
部署地点:中国定州
目标行业:农业
项目合作伙伴:
,北邵集体股份合作社
数字技术快速发展,为传统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。世界经济论坛研究表明,数字农业可以为农民提供实用数据,帮助他们精准管理农田(图1)。但许多小农户缺乏技术资源和支持,无法享受数字化的便利。如何让更多农民从数字化中获益,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。
图1. 农业中IIoT解决方案的功能(Goyal, 2019)
挑战是什么?
如何实现传统户外农业的自动化,让当地农民在数字化进程中获得更多机会?
项目内容是什么?
2019年,Seeed与”北邵集体股份合作社”和一家北京农业系统集成商合作,在中国北方河北省定州市的小黑麦田部署智慧农业解决方案(图2)。IoT解决方案包括:自动灌溉系统、视频/图像监控系统、远程控制数据平台和环境数据监测系统,收集影响小黑麦生长的12个不同环境因子:土壤pH、土壤电导率(EC)、土壤湿度(VWC)、土壤温度、风速、风向、光照强度、降雨量、光合有效辐射(PAR)、气压、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。
图2. 定州市北邵村小黑麦田
定州市位于华北平原,农业是当地主导产业,农业总产值占全市总产值50%以上。近年来,北邵村政府和农民联合成立合作社,共同投资种植高效益作物。他们选择了小黑麦——小麦和黑麦的杂交品种——在北邵村1258亩(83.87公顷)集体农田中种植。小黑麦在中国的批发价为8元/公斤,普通小麦为2.4元/公斤,亩产量分别为400公斤和500公斤。这意味着农民种植小黑麦每亩可增收2000元。由于农田管理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工,合作社希望找到技术合作伙伴,在试点麦田中实现资源优化、环境监测和IoT技术应用。基于这个需求,Seeed为北邵小黑麦田项目提供了SenseCAP LoRaWAN传感器和网关设备(图3)。
图3. 北邵村小黑麦田中的SenseCAP部署
IoT解决方案的工作原理很简单:SenseCAP LoRaWAN传感器收集12种环境数据,数据通过网关传输到云服务器进行整合处理,然后在Web平台上实时显示(图4和5)。
图4. 北邵小黑麦田项目系统部署图
图5. 北邵小黑麦田项目环境监测和数据显示平台
当土壤湿度低于预设值时,系统会自动启动水泵进行灌溉。农民也可以直接在Web平台上操作,手动开关水泵。北邵村的智能灌溉系统有效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水资源。此外,农民可以结合传感器数据和高清摄像头监控画面,及时了解田间情况,准确判断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的最佳时机(图6)。这样,农民只需投入更少人力就能精准管理麦田,掌握作物生长状况和需求,最终实现增产目标。
图6. 北邵小黑麦田高清摄像头视频截图
在该项目中,部署了以下SenseCAP LoRaWAN网关和传感器:
- SenseCAP户外网关 – LoRaWAN
- SenseCAP无线土壤pH传感器 – LoRaWAN
- SenseCAP无线土壤温度、VWC和EC传感器 – LoRaWAN
- SenseCAP无线风速传感器 – LoRaWAN
- SenseCAP无线风向传感器 – LoRaWAN
- SenseCAP无线光照强度传感器 – LoRaWAN
- SenseCAP无线雨量计 – LoRaWAN
- SenseCAP无线PAR传感器 – LoRaWAN
- SenseCAP无线气压传感器 – LoRaWAN
- SenseCAP无线空气温湿度传感器 – LoRaWAN
IoT系统完全部署并投入使用后,北邵村农民给出以下反馈,显然满足了他们的需求:
“有这个解决方案真的很有帮助。它有助于减少人力并提高效率。现在,我们不需要去水泵位置手动打开和关闭它们。太方便了!”
截至2020年4月,SenseCAP LoRaWAN设备在北邵已稳定运行1年。设备成功应对了定州夏冬及昼夜间的极大温差挑战(最高39℃,最低-15℃)(图7)。SenseCAP系列采用稳定的IP66防护外壳,能够适应各种恶劣天气条件,特别适合智慧农业等户外远程监测场景,以及其他需要低功耗、长距离、长期数据采集的IoT应用。
图7. 定州昼夜温差
此外,北邵集体股份合作社积极利用抖音、微信、头条等社交媒体平台推广本地农产品,包括小黑麦谷物、面粉和面条。IoT系统采集的环境数据、监控图像和视频为消费者展示了小黑麦的真实种植环境,增强了客户对产品品质的信任感,有效推广了北邵小黑麦品牌,同时也为其他农业项目采用精准农业技术提供了示范作用(图8)。
图8. 2020年4月北邵村小黑麦田中的SenseCAP设备
哪些SDG相关?
通过部署SenseCAP IoT解决方案,北邵小黑麦田项目致力于实现以下SDG(图9):
图9. 与北邵小黑麦田项目相关的12个SDG(UN, 2016)
北邵小黑麦田项目通过数字化改造传统农业,在多个方面推动可持续发展:
- 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,多渠道提升生活水平(目标1.2、1.5和1.A)
- 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配置,提高小农户收入和生产效率(目标2.3、2.4、2.A)
- 提升农业健康风险监测预防能力(目标3.D)
- 确保更多成人和年轻人具备职业和技术技能(目标4.4)
- 推动节水农业,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(目标6.4和6.5)
- 提高能源效率(目标7.3)
- 通过技术升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(目标8.2和8.4)
- 建设普惠性农业基础设施,促进可持续发展(目标9.1和9.2)
- 推广环保技术应用(目标9.4)
- 增加弱势人群收入,提升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(目标10.1、10.2和10.3)
- 减少自然灾害对农民的经济损失(目标11.5)
- 实施可持续生产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(目标12.1、12.2和12.A)
- 促进多方合作,推动科技创新(目标17.6、17.7、17.8和17.16)
北邵小黑麦田项目展示了IoT技术在传统农业中的实际应用价值。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方需求,通过多方协作实现了技术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平衡。随着更多农业项目采用智能技术,我们有望构建更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。